优雅の美 — 索尼Xperia™ Z1 L39h测评
博数码 | 2013-10-09 00:22
Z1作为Sony的年度旗舰,无论是外观ID设计还是硬件配置都足以令人翘首。随着万分期待,笔者终于如愿以偿的拿到了“骚紫色”的Z1(其具体型号为L39h),上手的第一感觉就是Z1延续了日系电子产品扎实的做工与优秀的设计,令人爱不释手。那么Z1的具体表现如何呢?一起来看看吧。
—— 外观 & 参数
参数不是最重要的,但优秀的用户体验一定是建立在均衡的硬件和出色的系统优化之上的。既然如此,我们先来看看Z1的硬件参数吧。
Z1国行版的CPU型号为MSM8274,国际版的CPU型号为MSM8974。虽然都是骁龙800系,但是国际版支持LTE,也就是大家常说的4G。国行版只支持WCDMA、GSM、EDGE、HSPA+,不支持LTE。但是国内的4G牌照迟迟未发,一直处于测试阶段,要达到现在3G的覆盖率的路还有好长一段,所以大家不必在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Triluminos 屏幕技术这项Sony特有技术。
Triluminos 最先使用在Sony电视上。而且其来头不小,它的研发单位是麻省理工的QD VISION。 Triluminos 的特点就是用三原色灯管代替了传统LCD显示屏中的LED背光源,也就是说,可以看做是一种新的灯管。而目前的灯管有以下三种:
LED 背光:一般的LED灯管只能发出白光,然后经过RGB过滤成人眼所见的颜色,在颜色上有很大的损失,达不到CRT的显示效果。所以这种灯管常用于广告灯箱等不需要特别准确的色彩还原的用途上。
OLED :也就是三星的Super Amoled ,大家都知道了,单像素发光,也是很先进的技术。可以实现全色域,纯黑等。但是这种技术也有明显的缺陷,首先就是其色彩不纯,纯色中会出现色彩的杂点,远看就是偏色,三星宣传其为“色彩艳丽、饱和度高”。
TRILUMINOS: 使用三原色的LED灯管作为背光源,能接近全色域。最先使用在Sony电视Bravia上,后来被移植到手机上。虽然各项指标都不错,但其可视角度差的问题至今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在Z1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后边会做专门对比。(部分观点参考互联网资源)
说完了技术上的,接下来一起看看Z1的优雅设计吧。
首先就是这颗Sony引以为傲的2070万像素的与卡尔蔡司镜头齐名的索尼G镜头, 27mm广角、F/2.0 光圈、1/2.3英寸大型Exmos RS积层式影像传感器都无不象征其“旗舰”的地位。摄像头下方是LED补光灯。
Z1的前后均采用高强度的全玻璃设计,大猩猩玻璃的盛名已经毋庸置疑。特别要注意的是Z1前后均出厂贴有“防爆膜”,而“SONY”Logo也是印在这个防爆膜上的,如果你撕掉了这个防爆膜,那高端大气上档次的Logo也会被撕掉。如果你不想被刮花又想保留Logo,那么建议你在防爆膜上再贴一张高透膜吧。
从图中可以看到Z1的后背边框有稍稍凸起,这个主要是用来保护玻璃的边角,同时当你正面朝上放置的时候也可以避免桌面刮花防爆膜。
机身顶部中间位置是“SONY”Logo,Logo右侧是200像素的前置摄像头,可用于日常的自拍。但对于笔者而言,前置摄像头的主要功能是当镜子使用,就像摄像头的闪光灯的主要用途是手电筒一样。
电话听筒设计在Logo上方前置玻璃与边框的交界处,同时多彩呼吸灯也隐藏在这下边,不同类型的事件会有不同颜色的指示灯提示,在“设置”中可以关闭呼吸灯提示,但是比较遗憾的是无法自定义颜色,用户只能花时间去熟悉这套既定的提醒方式。
Android平台标志性的几大按键在4.0版之后就被Google设定触摸按键为新的非强制标准,Sony是一个喜欢贯彻标准的公司,触摸按键理所当然的出现在Z1上。长按Home键并向上滑动即可进入搜索界面,点击右侧的菜单键即可进入多任务界面。
电源键设计在机身右侧中部,依然是Sony标志性的大圆点设计。电源键下方是两脚微微凸起的音量键,从侧面看有轻微的弧度,这样的设计在人体工学上市非常讨好的。
机身右侧底部是实体相机按键和挂绳孔,这两个设计在如今的流行智能手机中已不多见。特别是挂绳孔,这个经典设计的延续也足以体现Sony在某些设计上的坚持。开机状态下,任何时候只要长按相机键即可快速进入拍照模式,珍贵瞬间稍纵即逝,这个快捷方式比在锁屏界面添加一个相机入口要快捷的多。而Z1具有专业级防水功能,触摸屏在水下触控无效,实体拍照按键就为Z1在水下的拍照和录像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图中的两个金属触点是用于连接Sony官方标配的防水充电底座的,由于笔者这次拿到的是工程裸机,自然就没有这个底座,无法奉图了。
3.5mm的标准耳机插孔位于机身顶部左侧。
扬声器位于机身底部,由防水防尘金属网罩住,音乐可见其分为左右双扬声器。
机身左侧顶部配有带防水防尘盖的micro-SD卡扩展插槽(上)以及micro-USB、MHL高清传输二合一数据接口(下)。
机身右侧顶部是micro-SIM卡插槽,同样被防水防尘盖遮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之前的了解,Z1的整个机身采用的是一体化金属框架,这样的设计在工业设计上有十足的考验,其优点在于能更快的把手机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这个一体化框架更快的散发出来,使得手机稳定在最佳性能状态。
Z1在参数、外观以及做工上均属上乘,代表了时下的最高水平。当然,一部手机是否优秀的评判标准远不至于如此,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Z1的内涵。
—— UI
众所周知,与iOS不同Android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它在最大限度上给了各大手机厂商自我发挥的空间。这种特色特别表现在系统UI交互上。国外鼎鼎大名的CyanogenMod,以及国内的MIUI、Flyme、乐蛙等等都是基于Android二次开发的,他们不仅仅在交互表层做视觉美化,更多的是优化或者创新更加本土化的交互。也正是由于这些成功的案例,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拥有自身特色的定制UI。
经过时间的洗礼,从Sony Ericsson到Sony,Sony的手机研发团队已经拥有了充足的经验沉淀并形成了一套特色的UI,那么这套UI究竟怎样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如既往的百叶窗解锁界面,向上或向下滑动即可解锁,整个动画特效非常细腻,个人非常喜欢这种非常跟手的动画,无聊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的在屏幕上上下划两下。在顶部的数字时钟位置向左滑动即可快速进入相机,向左滑动是一个未定义的快捷当时,用户可以自定义。由于其位于屏幕顶部,手小的朋友单手持机的时候比较难触摸到。解锁之后进入桌面,还是熟悉的4x5图标排列,各项滑动操作过度依然迅速且细腻。
在屏幕上双指缩放即可进入桌面编辑模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对桌面进行个性化编辑,里面包含了Sony特有的小部件以及自带8套主题,这里的主题包括系统的配色方案、桌面壁纸和锁屏壁纸,并不会像MIUI那样对整个视觉主题进行更换,这样就保证了Sony风格的高度统一,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底部的触摸按键位置的配色与壁纸是自然过渡的,没有强制的颜色分割,这样的一体化配色才更具有视觉冲击。
程序列表页与桌面之间的切换非常流畅,出了Sony自身的优化之外,Google的“黄油计划”也功不可没。很多经典的东西在Z1上依然得到延续,记录了80后一代的青春的WALKMAN,每每看到这个音乐播放器,笔者就会情不自禁的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在玩机一族中总能引起共鸣的“Sony”情怀也正式源于此。
从屏幕左侧边缘向内滑动即可呼出应用编辑菜单,包含了一些常用的功能,“自定义排序”和“字母排序”选项比较贴心。
Sony作为一个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对本土化的功能同样一丝不苟。在联系人页面,通过联系人名字首字拼音首字母排序,最有特点的应该就是右侧的字母表,当用户点击某个字母的时候就会自动向左动态放大,避免因为字幕过小而产生的误触,看似很小的设计,却十分贴心易用。拨号界面同时附上通话记录,便于用户查询。收藏联系人与联系人群组一应俱全。
自带的调频收音机插入耳机即可使用,可以左右滑动选择调频台,背景会根据收到的音频节奏来适配各种特效动画,在深夜打开收音机听上一曲想想都十分美妙。“TrackID™”应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个主要是通过录制一段音频之后应用会自动上传至服务器,并识别出歌曲名,十倍出之后还只是下载和共享。笔者测试发现识别率相当高,绝对是淘歌必备佳品。
自带的录音应用在关键时候可以派上用场,音频采用amr格式保存,操作也十分简单,笔者测试后发现音质表现正常,日常使用完全没有问题。手机有价,数据无价,备份还原功能不可或缺,三方此类应用也层出不穷,但是如果需要深层备份则需要Root权限,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个障碍,但是Sony自带的备份还原则没有此顾虑。
时钟应用同样集成了世界时钟、闹钟以及倒计时功能,UI交互简洁大方,左右滑动即可相互切换。自带浏览器相对简洁,但是兼容性非常好,笔者在测试一个较大的www网页时候加载迅速,双指缩放也非常流畅。
当年大名鼎鼎的WALKMAN出了专业的播放器设备外现在就剩下这一个播放器了,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建议在设定里面勾选“醇音技术+”和“动态均衡器”,这样会有更好的音质享受。其实这个醇音技术+”和“动态均衡器”说简单了就是能根据歌曲自动调节EQ的技术,没有多高科技,但是打开之后你会发现与打开之前的体验有天壤之别,笔者测试了不同阻抗的耳机,对比之后发现开启之后推力有所增加,配合得当,甚至有轰头的效果,值得一试!
小结:Z1在用户交互UI上已经有了很深的积累,各方面的体验都十分优秀,这种优秀不只是体现在某一个大的功能上,更多的在于Sony专注于细节体验,在不经意间打到你的心田。基础交互和基础体验虽然不如大创新那么容易引起轰动,但是基础体验是基石,越是微小的东西越容易变成感动。
—— 屏幕
前边我们在讲到Triluminos 屏幕技术的时候就讲到可是角度差的问题,笔者拿采用了LTPS低温多晶硅屏幕材质的Xplay来做个对比。特别说明:Xplay和Z1都被设置为自动调节屏幕亮度。
其实从上图我们就可以看出Xpaly比Z1更加接近原图的色彩,但是Xplay的对比度比较强,特别表现在图片上方的树木和图片下方的水,好在其色彩还原能力强,在图片下方的五只船的颜色上接近真实色彩,不用原图对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再来看Z1,从整体上看,Z1的表现就是整体泛白,这一点可以从图片右侧的水泥墙体可以直观的看出来,墙体上的细节明显比原图少了很多,而且有过曝的现象。再看船在水中的倒影和树木你会发现Z1又有些偏绿。同样原图中红色的房檐在Z1上已经几乎失真。
看了上边的分析,这张可视角对比图就没有再说的必要了,LTPS屏幕的优势显而易见。
小结:之前我们讲到Triluminos 屏幕技术的可视角度差至今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那么再做对比已经没有多大的必要了。而现在各路“砖”家大神已经把手机屏幕的问题进行了各种深层次的解剖分析,甚至参杂着这种不明觉厉的专业术语说的头头是道,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各种宣传吹嘘的噱头没多大参考价值,最靠的住的还是自己的眼睛,真东西放在眼前,胜负立判。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笔者手中的这台Z1是厂家直接提供的工程机,与量产版多少有些出入,以Sony强大的研发实力,相信这种情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性能 & 续航
Z1顶着目前安卓阵营最高配置之一的光环,性能自然不在话下。在日常使用中,最需要性能支持的就是玩游戏了,正式由于如此,笔者本次测评采用了“永恒战士2”、“植物大战僵尸2高清版”和“水果忍者大战彩虹糖”,那么Z1的具体表现如何呢?
“植物大战僵尸2高清版”和“水果忍者大战彩虹糖”代表了我们日常玩的最多的休闲游戏,玩的过程中流畅自然,接近完美的展现了游戏本身的原画风格(排除屏幕色彩还原)。“永恒战士2”代表了一些大型的3D动作类游戏,在笔者测试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几乎没有遇到掉帧的情况,更不存在卡顿,在动作特效和打击特效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载入速度一流,3D场景之间的转换也非常流畅。。
另外目前的发热还比较严重,Sony工程师解释说这个由于是工程机的原因,量产版已经有答复改善。Z1内置了3000mAh的锂芯电池,根据经验,续航应该不错,在游戏测试过程中掉电速度较快,在日常的刷微博微信的时候耗电平稳,在笔者体验Z1的这段时间内,稳稳当当的使用一天完全没有问题。
性能和体验都是抽象名词,跑分也许是唯一能把性能量化的途径,但是需要消费者理性看待,毕竟跑分无法等同于体验。
Z1在温度正常的情况下随随便便都能上3w+,各个部分的得分都名列前茅。设备信息的屏幕分辨率为1080x1776,并非1080x1920,这是因为屏幕底部的虚拟按键占用了屏幕的144个像素。另外有一个比较奇怪的地方就是CPU型号显示为8974,而前边我们提到过,国行版本的CPU幸好应该是8274,这个应该是安兔兔的问题。
—— 相机
拍照作为Z1的最大卖点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其配备一颗1/2.3英寸大型Exmos RS积层式影像传感器,索尼G镜头,像素高达2070万,27mm广角及F/2.0大光圈。Sony之前有专门提到,这颗摄像头一段时间内专供Z1,不会卖给其它手机厂商。同时Z1还拥有BIONZ影像处理器,这颗处理器能改善弱光或逆光下手机拍照的表现,同时也能实现更快的对焦速度。
我们先来看看相机应用:
相机自带其中拍摄模式,其中Motiongraph for Xperia是笔者通过上方的应用程序下载安装的。Song还在不断的开发这种各样新奇的玩法。
高级自动模式下的设置界面,相对于之前的相机应用,Sony把逻辑重新梳理了一遍,显得更加简洁,易用性也更强。
手动模式下的设定界面,我们可以看到手动模式下没有录像功能。增加了光线调节杆。快门开关的加入对广大狼友来说尤为重要啊。
相机应用中的闪光灯模式中加入了手电筒功能,而不失独立应用,每次使用手电筒的时候要先进入相机在打开手电筒,这个设定的易用性只有见仁见智了。
右图为图片效果模式,一共九种效果供你选择,显示微缩图预览,确定某个效果之后点击进入大屏拍摄模式。
AR模式应该是Sony预设的几个模式中最具可玩性的了,图中展示的是“潜水”和“童话”效果,真实的背景就是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其它都是相机自动生成的,上图中的鱼和下图中的四个小女孩都是动态呈现的,可以手动拖动改变他们的位置,包括植物都可以移动。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机场不同场景下的样张:
阳光充足状态下的微距,细节非常丰富。
逆光拍摄,环境光和灯光都控制的比较非常准确,层次分明。
夜景,表现出人意料。
最后送上笔者最爱吃的菜,拍摄时有认为补光,加了简单后期处理。
小结:Z1的样张细节丰富、层次有度,能有这样的效果也着实没有辱没了这颗独家镜头!反观某些厂商宣传的的各种镜头模组各种流弊成像技术,真正拍出来的片子又怎样?不是把这些东西堆叠起来就会有好的效果,在技术上消化不了,只会被撑死。这种均衡,没有深厚的技术经验累积,很难做到。但Z1的拍照也不是十全十美,特别是在夜间拍照的早点控制上还有不小的问题,相信通过后期的系统跟新会逐渐的改善。
—— 总结
可能有些朋友对“One Sony”还有点陌生,按照平井一夫的说法,就是公司的全部力量将聚焦于移动、数码影像和游戏三大“支柱”业务,并计划将剔除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打破公司部门间壁垒,打造多屏终端融合的产品优势。索尼的目标已经很明显了,Sony执行副总裁铃木国正也说过,“在One Sony的框架之下,通过网络服务把内容和硬件进行很好的结合”,最终在各种索尼设备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优秀的体验,这也是“One Sony”的终极目标。简单的理解也就是Sony想打造一个类似Apple公司一样的生态圈。理想不可谓不远大!
Z1作为平井一夫提出“One Sony”的改革理念之后的一款重量级产品,对于Sony公司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通过笔者以上的简单介绍,发现Z1虽然是Sony公司重磅推出的拳头产品,但是低迷很长一段时间的Sony的这一拳头难免显得有些疲软,但是了解了Sony之后的产品路线和正在做的努力,这一拳头的后劲也许异常生猛。至于Sony未来的路,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文 / 博数码 2013.10.7
喜欢数码科技资讯的你,就记得点击订阅啦。
关注「锋潮评测室」微信公众号【微信号:fengchaopingceshi】,还会送上更多你想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