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群访:荣耀愿意做先行者
GodWen | 2024-03-20 14:30
3 月 18 日,荣耀召开了荣耀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带来了多款强势配置的至臻新品,比如荣耀 Magic6 RSR 保时捷设计、荣耀 Magic6 至臻版和荣耀 MagicBook Pro 16 等等。这些产品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荣耀对于产品设计的独到理解,也引发了我们对于 AI 与创新的又一次思考。在发布会结束之后,我们也受邀来到了群访的现场,与荣耀 CEO 赵明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讨论。
问:现在荣耀已经发布了首款 AI PC 和 AI 手机,想问一下您觉得手机和 PC 未来哪个形态会成为 AI 硬件的最佳载体。
赵明:我觉得从消费者来讲,基于手机的 AI 的服务和呈现是更多样化一点,因为 AI 很多能力基于它的数据来进行每天的日复一日的训练,其实从笔记本来讲,可能由于它的体积、散热、处理器从算力的角度来讲,笔记本会更强。
但是,从手机来讲,因为你每天都便携和使用,日常应用手机的时候就对你手机进行 AI 的训练,这也是荣耀的 AI 四层架构,在第二层训练数据呈现最多的一定是手机,阅读、听音乐、每天交互使用各种各样的服务。其实都是在告诉它你的需求和使用习惯是什么,它一定是最聪明最懂你的。
当然,如果需要更强大的算力支撑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 MagicRing 统一的账号来使用笔记本的算力,所以未来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讲,目前来看手机对于 AI 服务的多样化承载最好的。
但是,对于荣耀来讲,可以看到我们第一层 AI 的解决方案就实现跨系统和跨设备的互联,在荣耀的解决方案里可以把这些所有的设备融合在一起的,叫做“胖终端”,其他的可以叫“单个终端”。如果说作为一个融合的解决方案来讲,这才是相对、对荣耀 AI 完整的理解。
问:之前专访的时候记得您提出来荣耀在 2023 年整体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 11.5%,想知道这两款 RSR 和至臻版机器是不是会在营销和外观设计方面的投入会更大一些,背后还有没有一些研发上面做的更多的投入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赵明:因为很多的新技术都是需要更高端的和旗舰的产品来进行引领,比如这次我们在保时捷设计当中,用的 Tandem 双栈串联的屏幕创新的解决方案,可以告诉各位媒体老师,这个生产的难度极高,量产的难度特别大。
从整体来讲,这个是行业很难攻克的一套难题。但是,从产业发展的维度来看,一定要有产品能承载这个创新的突破,否则永远都在实验室里,没法走向产业化,所以荣耀用至臻版和用 Magic6 RSR 保时捷设计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承载了创新突破的。
所以,至臻版上用了 LOFIC 技术,我们没有去走传统的很多手机品牌都一窝蜂往那个方向走,荣耀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我们从光电转化角度来提升光电子的容量,让动态范围更高,这个就是要用至臻版来承载。
那么 Tandem 的技术的创新,我们解决了之后产量会跟进。其实荣耀这几年应该说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把卫星通信小型化,把屏幕的 LTPO+ 高屏 PWM 调光解决之后,大家都在往这个方向走的时候,荣耀要有突破性的产品来引领。所以,对于荣耀而言,我们很多的时候投入大量的研发来做一些底层的创新,对于合作伙伴来讲,把一些原本放在实验室里很难大规模商用的,我们用 Magic6 至臻或者保时捷设计来实现。
问:请问叠光绿洲护眼屏背后的技术难点和战略考量,以及荣耀绿洲护眼实验室的未来发展规划?
赵明:在荣耀内部,除了绿洲护眼实验室,我们还有自己的屏幕生产线,还有自己面向未来的屏幕设计、生产。核心就是对于这一项核心技术,我们如何做到持续引领。屏幕的长期价值主张是什么?就是我们要给消费者更好的视觉体验的同时,还要做到健康护眼,还要做到全天候全屏的熄屏显示的功能。但未来有很多的研发方向,在这些领域应该来讲,我们需要提前的持续投入。也许今天做的东西可能在 2025 年都用不上,(那有可能)用到 2026 年、2027 年。我们叫做 N+1、N+2。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研发资金投入到 N+2,就是两年以后甚至三年以后要用的东西。
这些东西研发、创新总有一个成功率的。很多可能就变成了一个沉没的成本,但是失败了也没关系,因为我们验证了一个方向是不是合理。所以荣耀未来几年都会维持这样相对比较高的研发投入,从叠光绿洲护眼屏这种维度来讲,比如 Tandem 双栈串联的技术,这个技术从生产原理上一讲就清楚,但是真的去量产,对京东方和荣耀经受了地狱般的考验,到今天来看良率还是比较低的。
所以,未来这项技术在商用上,我们还要很多的技术难点去克服,但是总有开拓者要去持续的投入和引领,荣耀愿意做这个先行者。
问:之前荣耀在接入百度文心一言之后,也说过要做自己的云端大模型,请问荣耀今年自研的云端大模型能否落地?
分析师也表示自研的训练成本非常高,再加上一些电费,折旧费还有一些运营成本等,最后对于厂商肯定是亏损的,请问我们做自研能否落地,在商业化角度上是怎么考虑的?
赵明:首先澄清一下,荣耀不会做通用的云端大模型,荣耀核心还是聚焦在端侧 AI 能力的构建。未来云端的模型,会协助我们端侧 AI 的应用,这个地方来讲我们核心还是聚焦在端侧。
但是通用的像 ChatGPT、AIGC、Sora 目前不是荣耀的核心发展方向,我们 11.5% 的研发费用,即使我再翻一倍,核心的战略和发展的逻辑还是有差异的,这种通用的大模型我们还是会选择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和行业内的网络大模型、通用网络大模型的合作伙伴来进行合作,我们核心还是聚焦在端侧的第一层、第二层和部分第三层的 AI 的应用,第四层不是我们核心聚焦的。
问:荣耀 Magic6 至臻版主摄传感器是用了 LOFIC 技术,这是将汽车端摄像头转移到手机端,荣耀作为第一个发布量产机型的手机商,在跟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合作中它的作用是什么?
还有,提高传感器高动态范围这次是 15EV,而非致力于扩大传感器的感光面积以此提升影像,这是荣耀的影像策略吗?
赵明:其实荣耀的影像一直在走综合的体验方向。客观来讲,今天我们看到的有走一英寸大底而且选择一英寸大底的品牌和厂家也不少,但是要知道手机摄影实际上应该是在底、感光、光圈以及光电子的转化,比如说这次的 LOFIC 就是解决光电子转化的问题。那么就是从不同的维度来共同解决问题。
今天的一英寸大底,其实可以看到几乎每一家的设计,ID 方面的损失和伤害这是从另一个方面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某种程度上应该是比较差的,太厚了,不然如果真的是要追求的话为什么不从卡片式像机往回演进呢?为什么不通过(镜头)厚度重量,或者伸缩式镜头来解决呢?
很明显演进的方向是需要平衡和协同。荣耀在考虑在总体摄影的体验,要在能够持续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寻求最优解。
你可以我们看到是从底、光圈、光电子的转化效率几个方面共同来解决,否则单纯简单粗暴把底做大,把 ID 牺牲,这个解决方案也太简单了。荣耀一直在做正确而艰难的事,其实就是在像各方面追求极致的平衡的情况下,如何把拍照的体验做好,所以这是荣耀拍照的价值主张。
所以会看到今天当我们说对标单反的时候,你已经看到了,快门、快拍,单反的光学效果、自然的虚化、这次的高动态、激光的快速聚焦。这几个方面的维度,我们会长期的发展下去,至于说哪个器械选择相对合理,一方面我们也跟行业定制,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行业光学技术进步的速度。
从现场的问答与发布的产品来看,荣耀确实成为了探索手机技术可能性的一个先行者,像是 LOFIC、叠光绿洲护眼屏和特色的机身 ID 设计等,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也期待,在更进一步的创新投入之下,荣耀在今年会带来的惊喜。
喜欢数码科技资讯的你,就记得点击订阅啦。
关注「锋潮评测室」微信公众号【微信号:fengchaopingceshi】,还会送上更多你想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