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50系列为何能“捅破天”?实现卫星通信原来难度这么大
GodWen | 2022-11-05 17:11
“排星布阵 20 余年,北斗短报文通信从设想变为显示。”
在今年的 7 月,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正式进入大众应用的消息相信让不少朋友都感到了振奋。确实,作为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这二十多年的成长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其“短报文通信”这项独门绝技,也成为了它能在卫星导航系统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功能,让它不仅能显示终端位置信息,更可以进行通信,在没有移动网络信号的情况下,依旧让用户可以进行短报文的通信,及时通报位置和状况等关键信息。
更难得的是,在北斗三号短报文进入大众应用阶段之后,华为也迅速跟进,推出了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 Mate50 系列,成为了首款支持北斗卫星通信的大众智能手机。
对于喜欢户外运动冒险和特殊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手机拥有这个功能,就像多了一个守护生命的渠道,紧急时候能发挥关键作用。
想要在体积有限的智能手机里支持卫星通信,显然难度很高,毕竟厂商一方面需要考虑手机本体的日常使用体验,不能因为信号天线而让机身变得过于厚重,又要保证信号的可靠性,这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需要说明的是,华为是与我们的北斗卫星三号系统的 GEO 卫星实现短报文通信的,GEO 卫星的单星覆盖范围很广,能更好地进行抗遮蔽,同时支持短报文通信;但它的卫星轨道更高,这也提高了华为 Mate50 系列实现短北斗卫星通信的难度。
那么华为又做了哪些努力呢?想要实现北斗卫星通信,华为 Mate50 系列首先在硬件方面实现了非常多的突破,比如搭载了高功率的功率放大器、低损耗射频链路和收发方向图一致的天线设计等等,配合全球首个北斗三号端到端星地融合通信验证系统,让短报文能完整地从一台终端经过卫星和地面接收站等环节传输到需要联系的另一台终端上。
想要打造这样深入功能,哪怕是强如华为,也得付出相当的努力。尽管说来容易,但在寸土寸金的机身空间里加入特殊的硬件,这原本就是难上加难的关键问题,其次,就算克服了硬件堆叠的困难,要打通芯片与北斗卫星之间的连接,这无疑也需要华为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各种软件的调优和协作。
也正是为此,华为才在 Mate50 系列上准备了全新的通信体制、协议栈和应用底层协议设计,还引入了高增益的 Polar 编码,这才在功能层面上实现了对卫星通信的支持。
而这还不够,为了让民用手机上的这项功能可以更好地服务用户,华为还为它专门打造了一套专用 UX 设计,带来了专有的寻星引导、消息发送和接受等界面,让消费者能更轻松地使用这项功能。
在 2019 年年底,这项功能就已经正式立项,到 2020 年春完成可行性论证分析、2021 年春实现实验室有线连接,再到 2021 年 3 月,样机终于在外场空口完成了第一条消息的发送成功,华为终于让这项技术有可能搭载在手机上。
在这 15 个月的努力之后,华为还开始了足足 18 个月的外场测试,在多达 31 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区域内进行了测试,而这些不同测试区域还包含了非常多的严苛环境,比如沙漠、无人区、盆地、丛林、岛屿和野外等等,
也正是这样不怕困难和勇于挑战的实际测试和持续不断精进的功能优化,最终我们才能在华为 Mate50 系列上看到这样稳定可靠的优秀卫星通信功能,也让这款产品继续保持着华为在通信领域的显著优势,带领着一众国产厂商一同进步。
另外,华为手机创新科技媒体沟通会上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表示早些时候发布的折叠旗舰 Mate Xs2 也开启了卫星通信技术的功能众测,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前往相关页面进行了解和申请,期待卫星通信能更好地为我们的出行保驾护航。
喜欢数码科技资讯的你,就记得点击订阅啦。
关注「锋潮评测室」微信公众号【微信号:fengchaopingceshi】,还会送上更多你想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