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 CES,整体来说还是比较让人纠结的
小木今天吃什么 | 2021-01-13 19:00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1)只能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但是看点依旧十足。
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英特尔 Tiger Lake-H35、英伟达 RTX 30 移动版和 AMD 锐龙 5000 移动版相继发布。下面我们就聊一聊这几款产品,以及它们会造成的影响。
让人纠结的 Tiger Lake-H35
先来看这张 PPT,第一行的字是 11 代英特尔酷睿 H 系列处理器,下面还有高达 5GHz 加速频率、随处游戏等字样。
但是,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H 系列,而是 H35。
不知道 H35 是什么?不妨先看看这张图表。
△ 来源 Anandtech
简单来说,Tiger Lake-H35 就是英特尔官方将 Tiger Lake-UP3 相应的处理器放宽功耗限制,然后进行超频的产物。
所以 H35 系列继承了 4 核 8 线程的设计,只是频率有了一定提升。
作为特殊版本的 i7-11375H SE 甚至可以达到单核睿频 5.0GHz,已经与桌面处理器差不多了。
根据官方提供的技术规范,H35 系列原生支持雷电 4、PCIe 4.0、Wi-Fi6/6E。内置 96EU 锐炬 Xe 核显,并且可以搭配最高 LPDDR4x 4266MHz 内存使用。
而且官方表示其单核性能与 i9-10980HK 相当,看起来很强大对吧?
只有 4 核心的规格,已经决定了它的多核性能肯定不太行。独显也只能通过 PCIe 4.0x4 连接,只能算是勉强够用。
以上两个限制,前者会限制 H35 在核心数量敏感游戏的表现,后者则会对高端显卡的性能造成影响。
虽然 35W TDP 和较高的核显规格,让它很适合用于高性能轻薄本。轻薄游戏本的定位,也注定不太会有 Tiger Lake-H35+RTX 3080 这样的搭配出现。
但是在「轻薄」和「标压」两个词的包装下,相信会有许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玩家开始考虑相关产品。我并不是说它们就一定不能买,但是如果你需要一款真正高性能的游戏本,还请三思而后行。
正常发挥的 RTX 30
英伟达今天发布了 RTX 30 系列移动版显卡,包含 RTX 3080/3070/3060,相关产品将于 1 月 26 日陆续上市。
上面是官方提供的具体参数,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
与桌面版本的流处理器数量相比,RTX 3080 移动版阉割的比较狠,不过提供 16GB 容量选项。RTX 3070 的差距相对较小,RTX 3060 基本差别。
毕竟桌面版 RTX 3080 的功率已经达到 320W,建议搭配 750W 电源。对于游戏本来说,这样的规格实在是太高了。
好消息是大多数玩家会选择的 RTX 3070 和 3060 规格还不错,分别对应 2K 以及 1080P 分辨率下的 90fps 游戏体验。
而且英伟达表示这些显卡将支持 Resizable BAR 功能,可以让 CPU 充分利用显卡的显存。该功能目前可用于英特尔 Tiger Lake-H35,毕竟当时锐龙 6000 移动版还没有发布。
所以整体来说,这次英伟达算是正常发挥。
锐龙 5000 移动版,规格不错但请少一点套路
最后来说说锐龙 5000 移动版,这次 AMD 一口气把低压和标压两个系列都拿了出来,还让 RX6000 移动版亮了个相。
标压系列锐龙 5000H 没什么问题,继承了 AMD 近几年高规格,高性能的作风。
不仅 CPU 都采用了 Zen 3 架构,L3 缓存加倍达到 16MB。而且还面向高性能和旗舰游戏本,推出了 HX 系列。
其中 R5 和 R7 分为 H 和 HS 版本,其中 HS 的 TDP 和基础频率更低。不出意外的话 HS 应该会和 H35 定位类似,用于轻薄游戏本,但是性能发挥应该会比后者要好不少。
至于 R9 系列当中出现的 HX 系列,官方给出了 45W+ TDP,而且不锁倍频,支持超频。我个人十分期待这两款产品的实际表现,虽然对于散热有些担心。
低压系列锐龙 5000U 就有点坑了,而这不只是因为混用了 Zen 2 与 Zen 3。
这次 5800U/5600U 的 CPU 部分换成了 Zen 3,所以也能体验到新架构带来的诸多优势。不过除了性能的提升,我更关心的其实是续航时间。
毕竟官方表示 R7 5800U 能够日常使用待机 17.5 小时,播放视频 21 小时。放到实际使用场景,这基本意味着两天不用充电。
至于 5300U/5500U/5700U 沿用 Zen 2,并且开放了超线程。我认为单独看这三款产品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是放到整个产品线的话就有点乱了。
例如 R5 5600U 和 5500U 都是 6 和 12 线程,但分别是 Zen 3 和 Zen 2。而且即使你知道 5600U 是 Zen 3,还是有可能分不清 5700U 到底是什么架构。
对于这点,我只能说 AMD 这次有点不厚道了。
总结本次三家的表现,我认为首先要点名英特尔。虽然搞不清 H35 的推出是因为真正 Tiger Lake-H 难产,还是顺应轻薄游戏本的潮流,英特尔的这波操作都不太好看。
AMD 则多少有点曾经屠龙少年的意味。先有锐龙 5000 系列大幅涨价,现在又轮到低压系列混用架构,多少都有些骄傲的迹象。不过对于这个情况,我只能说英特尔好好加油吧。
最后是英伟达,只能说中规中矩吧,没什么惊喜但是也不坑。
无论如何,这些产品都会被 OEM 厂商进行组合,然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所以说完芯片,过两天我们再来聊一聊这次 CES 期间发布的笔记本产品。
喜欢数码科技资讯的你,就记得点击订阅啦。
关注「锋潮评测室」微信公众号【微信号:fengchaopingceshi】,还会送上更多你想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