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遭处罚,你也被boss保镖监控职场了吗
冰淇淋 | 2018-12-10 17:46
“既然我这里养不起你这尊大佛,你还是另谋高就吧。”
三个月前,在大连某品牌连锁咖啡公司从事运营总监工作的杨兵突然被公司辞退,事后才知道公司每台电脑都安装了职场监控软件,他前脚刚投出简历,后脚老板就收到了“告密信”。
杨兵认为企业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到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劳动人事仲裁院申请仲裁,但他的诉求没有得到支持。
职场监控软件是对员工网络行为进行日志监测及分析,或对局域网内的计算机进行实时监视的软件系统。近年来,出于对企业商业信息的保护,越来越多的企业主选择使用职场监控软件。面对监控软件,企业主认为“全方位看穿员工”有利于强化管理,员工则认为隐私被侵犯。
员工吐槽:无异于洗澡被偷看
杨兵在大连某品牌连锁咖啡公司从事运营总监工作,月薪在当地算是可观。三个月前,两名安徽万君网安的工作人员在公司54名员工的电脑内安装了一款名为“BOSS保镖”的职场监控软件。
听到同行透露,其他公司同岗位的月薪已经涨到近自己的两倍,杨兵便利用午休时间更新了简历,还顺手投了一份。让他没想到的是监控功能如此强大,半小时后他就被开除了。
仲裁院不支持杨兵的裁决依据是,根据《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第8条:互联网接入单位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可以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记录、跟踪网络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网络安全事件等。因此,公司在工作场所使用职场监控软件合法。
办公地视频监控、老板不经意看眼电脑屏幕、共享实时位置查岗……除了这些“初级段位”的监控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用起了职场电脑监控软件。
记者在网上搜索时发现,职场监控软件几乎已然是新生代企业主的标配,尤以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为甚,“怎么限制员工上班刷微博”“员工想离职老板要先知”“大客户资源泄漏怎么查内鬼”……
记者在某职场论坛中发布调查,参与的网友中,58%认为单位监控侵犯隐私。62%的网友表示,如果个人生活隐私遭到泄露或公开影响生活,会诉诸法律。
“上淘宝查个快递,临近中午跟同事约个饭,这样的内容有必要监控吗?大家都是为了工作,即使有一两句个人话题,这太正常不过了吧。被监控无异于被人偷看洗澡!”
尽管不少员工认为,职场监控软件的运用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但在司法实践中,被监控员工状告企业却很难胜诉。
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金海解释说,隐私权是个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公司规定员工不许工作时段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违规员工的职场行为并不属“私人信息”,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公司说法:职场“透明”是为了企业利益
使用职场监控软件的公司很多,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公司,摩根大通就曾被爆出使用秘密软件Palantir监视职员的邮件和通话,称是为了“寻找潜在的内部威胁,并寻找‘员工即将变坏’的迹象”。
HR黄爱陵所在的国内某期货商品交易中心就是监控软件的使用企业之一。由于工作需要,公司不能屏蔽员工上网搜索信息,于是通过后台监控的方式了解员工工作情况。
10月25日9时,记者登陆黄爱陵的BOSS保镖监控软件管理端发现,员工268人,前一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视为怠工)的人数为12人,日平均怠工时长302分钟。员工通过各类软件外发信息90926次,疑似泄露信息3人。有离职倾向人数23人,其中张伟等人排名前五。
记者点击屏幕墙,所有电脑桌面软件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开启远程桌面,可以任意操作他们的电脑,查看文件,尝试视频监控,摄像头前的状况清晰可见。
“每一条上网痕迹都有保存,甚至某个员工最近痔疮犯了,在查哪些特效药都知道。”黄爱陵说。接下来她的工作就是警告怠工者,查看发送信息频繁的3人每条信息都是啥,是否涉密;找张伟等人谈话,“不忠心的果断劝退”。
“不打招呼就离职的员工、惰性怠工的员工太多了。”“方便的是,你可以通过手机进入管理端,在外出勤就能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黄爱陵赞同使用监控系统,“对员工的工作量计算也公平。你花5个小时上网购物,3个小时糊弄任务,和花8小时工作的员工一样拿工资,未免太不公平了吧!有了监控,多少能提醒员工工作时间少干别的。”
“企业安装职场监控不是为了打探员工隐私,而是为了企业利益,提前感知组织内部风险。”辽宁某运动品生产销售企业信息管理中心总监唐守军说。一次偶然事件,让唐守军的企业开始监控员工。
3年前,他发现公司的客户报表竟然在某论坛里贩卖,随后找了多个员工谈话。后来,唐守军请了懂行的人检测,发现是员工传输过程中,黑客破解密码通过网络卖给同行。于是,公司装上了监控系统,监控员工电脑使用情况。
专家分析:善用科技才能优化职场生态
只要你坐在电脑前面,只要老板想看,是的,都能看!
没有什么东西的使用人群是单一的,如果有,那一定是它还有潜力没被挖掘出来。
比如军训期间,校园周边小店里的姨妈巾销量明显上升,甚至脱销,因为大家会买来把它当鞋垫用,需求面前,不分性别。
同样,在后续追踪中记者发现,这类监控软件的使用场景,除工作场合外,还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监控身边人,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窥探欲望,企图获得那份扭曲的安全感。
这种远程监控软件一旦安装,会自动隐藏在后台持续运行,只要企业不告知,员工端发现自己被监控的可能性为零。
便捷的安装步骤,隐蔽的监控过程,这使得窥探身边人的欲望,有了宣泄的出口,同时,也意味着被监控者,丧失了全部的隐私,毕竟企业办公,有多少人离得开电脑呢?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认为,善用科技才能优化职场生态。不可否认的是,像安徽万君网安这样具有中科大背景的研发者,实时后台监控的确让企业运转效率提高,科技进步推动了国内企业家对商业安全的重视,也是营商环境的进步。但是哪些个人信息企业可以监控并利用,哪些是不可以被泄露及使用的,许多企业目前还分不清楚。
“一些企业突破职场道德和社会伦理,利用技术窃取员工非工作时段的生活隐私也偶有发生。这是网络营商环境下,企业利益保护底线的一个新课题。”王磊如是说。
这些都是监控,但不一定都侵权
1. 办公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
2. 在员工工作手机安装GPS定位.
3. 通过考勤机来获得员工的出勤情况.
4. 安装职场监控软件,掌握员工上班时间在做什么.
5. 通话录音,掌握员工的话务技巧和对客户的服务,或防范公司内部技术资料的泄露.
针对各类常见的职场监控行为,法律有以下解释:
如果企业在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并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员工,不属侵犯个人隐私权;在非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对员工进行搜身、物品搜查、私人手机监听、私人手机定位等都是违法的。
而对于聊天记录监控的问题,业内的观点是:
“劳动者将自己8小时内的时间给了用人单位。8小时内理应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且工作电脑的唯一用处就是为了工作。所以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工作电脑进行监控不存在侵犯其隐私的行为。”
邓律师表示,员工往往处于一个弱势地位,越来越多的员工因为在公司不当使用网络而遭到罚款、降薪甚至解雇的处罚。站在管理者的立场,安装类似boss保镖监控这样的职场软件,是为了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及达成合理雇佣的目的,如果员工因为上班时间不当使用网络有损企业利益,由此被处罚而提出的诉讼请求,不会被支持。
喜欢数码科技资讯的你,就记得点击订阅啦。
关注「锋潮评测室」微信公众号【微信号:fengchaopingceshi】,还会送上更多你想要的哦~